毛泽东一家人——从韶山到中南海(十六)

  十六、毛泽东对刚从苏联回来的长子说:“我替你找个校长,进劳动大学去。”

  1946年,毛岸英从莫斯科经新疆,飞西安,秘密回到延安,回到祖国的大地,回到日夜思念的父亲的身边。自从离开父亲,已近19年了。1927年8月,父亲只身离开板仓,去领导秋收起义时,岸英只有5岁。而今,他已是一个生气勃勃、精力充沛的青年小伙子了。

  在延安清凉山麓的王家坪,父亲仔细打量着儿子。儿子的个头比他还高,脚踩牛皮大靴,身穿军呢大衣,那英俊秀气的面庞上,特别是开阔的眉宇间,既看得出开慧妈妈的倩影,也有爸爸的遗传特征:天庭饱满,长像英俊。毛泽东满意地笑了。他仔细地询问了岸英在苏联的学习情况,又问:“你在苏联经常读中国的书吗?”

  “经常读的,能找到的我就找来读。”

  “读过什么小说不?”

  岸英想了想,说:“读过《红楼梦》、《水浒传》,还有鲁迅的作品。《红楼梦》里的诗词不大好懂。”

  毛泽东把读《红楼梦》的要领告诉岸英,然后站了起来,抬头遥望延河那边的凤凰山上正在开荒的人群,慈祥地对岸英说:“岸英,你在苏联长大,国内的生活你不熟悉。你在苏联大学读书,住的是洋学堂,我们中国还有个学堂,这就是农业大学,劳动大学。”

  听到这里,岸英早已领会了父亲的心意,便接着说:“是的,我离开中国这么久,在苏联大多过的是学校生活,中国农村我不知道,也不会种田,我愿意向农民学习。”

  毛泽东接着给岸英讲了孔夫子的一个故事: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问孔子:“会种田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农。”学生又问:“会种菜吗?”孔子说:“我不如老圃。”毛泽东想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儿子,虚心学习不耻下问。

  “你在莫斯科睡得那么好,一人一个床,到了延安,就是炕上铺张芦席子,底下烧火,不要怕;老百姓有虱子呀,不要怕,有水就多洗一洗,没水,就用手多捉几个。”讲到这里,毛泽东也笑了,又说:“过些时,我替你找个校长,住劳动大学去。”

  一天,毛泽东给毛岸英介绍一位劳动模范,指着他对岸英说:“这就是校长,你过去吃的是面包牛奶,回来要吃中国的小米,可养人呐!”又指着岸英对劳模说:“我现在给你送一个学生,他进过外国的大学,没有进过中国的大学。”

  劳模惶恐地说:“咱叫什么大学,咱啥也不懂。”

  毛泽东谦虚地说:“我知道的你都知道,你知道的我还不知道。他还是娃娃,我就拜托你,你要叫他种地嘛,告诉他,庄稼怎么种出来的,怎么多打粮食。”

  劳模信心十足地说:“那我行”。“好吧,就这样说定了,过几天就来。”

  吴家枣园在延安城南15里,这天一大早,岸英就起床收拾行装。

  “张参谋,眼下乡亲们睡炕还垫褥子吗?”岸英手里拿着一床蓝布褥子,扭过头来问张参谋。

  张参谋说:“老乡们生活很艰苦,都不垫褥子。”

  岸英赶快把褥子收进柜子里,说:“那我也不带褥子,垫了褥子,在老乡家里会显得特殊。”

  这时,毛泽东走了进来,把一件打了补丁的棉衣披在岸英身上。岸英脱去大皮鞋,换上爸爸送给他的旧皮底鞋,背包里捆了一斗小米和几斤菜籽、瓜籽,从窑洞里走了出来。

  毛泽东送了他一段,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岸英,你要和老乡们一同吃,一同住,一同劳动,从开荒一直到收割后,再回来,等你劳动大学毕了业。再上‘延安大学'好不好?”

  “好,很好!”岸英爽朗地回答,告别了父亲,背着行李向前走去。

  50多天以后,因胡宗南部进犯延安,形势紧张,村长把毛岸英送回毛泽东身边。毛泽东仔细地打量,只见岸英头上用白羊肚毛巾扎着英雄结,穿着灰土布汗褂子,两条又粗又黑的胳膊闪着黧黑和油彩,脸上黑古溜秋的,跟陕北青年农民一个样。

  毛泽东风趣地说:“好呀,白胖子成了黑胖子!”

  村长赞不绝口地说:“岸英是个好后生,他学会了驮粪、刨地、犁地、播种这些庄稼活儿,还利用空余时间组织村里的青年人学政治,学文化。上山劳动回来,还总要捎回一捆柴,送给烈军属,岸英在劳动大学毕业啦!”

  毛泽东摸了摸儿子的双手,一层厚厚的茧子。

  “这就是你在劳动大学的毕业证书!”毛泽东满意地说。

  从“劳动大学”回来,毛岸英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工作。他准备系统地学习哲学和历史。1946年11月,他随中宣部从延安撤退到瓦窑堡一带,然后,把自己的工作情况和学习心得写信告诉父亲,这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53岁诞辰,父亲从延安回了一信:岸英儿:

  来信两封收到。第二封信写得很好,这表示较之你初回国时,不但文字有进步,思想品质也有进步。你的那些工作是好的,坚持读文章的计划,再读一年也是好的,我身体比你走时更好些了。江青、李讷都如常。

  祝你进步!

  毛泽东一九四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48年,毛岸英去山东渤海地区搞土改。4月22日,我军收复延安。正当他翘首西望时,毛泽东离开陕北,进入晋察冀解放区,在万里征途中他给儿子写了一信:岸英儿:我们到了石家庄。岸青有信给你,是俄文,原文临行掉了,兹将译文附上。

  祝你工作顺利!

  你的父亲一九四八年四月二十九日1948年5月,毛泽东来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毛岸英在土改工作团完成任务后,也从渤海之滨回到西柏坡,回到父亲身边,在中宣部担任编辑助理。

  1949年1月30日,北平和平解放。第二天,毛岸英就陪同两个扫雷专家,带领华北军区的一个工兵排,作为中央机关的先遣队,首批进入北平。任务是排除地雷、炸药、手榴弹,以保证水电畅通、变压器安全、房屋和桥梁坚固。3月24日,正准备吃晚饭的毛岸英接到电话,得知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要进城,进城后,先到颐和园休息,并在景福阁宴请各民主党派人士,电话命令他们火速赶到颐和园,消除各种危险因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