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明:毛主席送我一车书

   范明原名郝克勇,1914年12月4日出生。1939年春,中共陕西省委成立了第三十八军地下工作委员会,由蒙定军、胡振家和郝克勇3人组成。1942年12月,郝克勇在中共陕西省委派人护送下历经千难万险到了延安。毛泽东多次召见他,非常仔细询问了第三十八军工委开展工作的情况,对他们的工作给予肯定,同时对他们提出的统战工作、对敌斗争策略以及应变方案,作了指示。

  在一次交谈中,毛泽东问起郝克勇家的情况,得知他母亲家姓范。毛泽东问:“是范仲淹的‘范',还是樊梨花的‘樊'?”他回答:“是范仲淹的‘范'。”毛泽东说:“好,那就把你的名字改成范明吧!做秘密工作的同志回到延安,都应该改名换姓。”从此,郝克勇在革命队伍中有了新名字“范明”。

  建国初期,范明被任命为西北西藏工委书记和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委,西南西藏工委和西北西藏工委合并后,组成统一的西藏工委,张国华任书记,范明任副书记。西藏军区成立后,范明任第一副政治委员。1955年范明被授予少将军衔。

  1980年,身为陕西省政协常务副主席的范明,与全国政协委员乔明甫一起,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振兴中医药的提案。范明这位传奇将军,为何对中医学有所研究呢?

  原来,1938年之后,范明到赵寿山将军率领的第三十八军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由于环境极为艰苦,他所在的教导队缺医少药,学员们患病的很多。于是,范明便利用自己小时候学的医术为一些学员治病,药到病除。消息传开后,不但教导队的学员,连第三十八军其他部门的官兵也经常找他看病,有时附近老百姓也闻讯来求医。

  1944年,范明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在哲学课学习中,范明因一个观点与同学们发生了激烈争论,毛泽东知道后召见范明,听了他的观点后说:“你的看法很有见地,但论据还不够充分。我记得李鼎铭先生也和我谈论过这个问题,他举了很多中医内经中的阴阳、气运等学说,颇有新意,你不妨去拜他为师,学学中医理论,可能对你有所收益。”范明把自己少年学医的经历告诉毛泽东,毛泽东说:“你有这个基础就好,我给你写个条子,你拿去找李先生拜师学艺。”范明便当即拜访了李鼎铭先生,俩人进行了彻夜长谈。李鼎铭还借给他《黄帝内经素问》、《金匮要略》等书,使范明在中医学理论上有了很大的飞跃。

  1953年9月,范明与著名中医张汉翔,应邀进京,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对范明说:“从今以后,你用一半脑子搞政治、军事,用另一半脑子好好地研究一下中医学。”毛泽东指示中央办公厅领导,将《伤寒论》等上百本中医学书籍,用车送到范明家,要他刻苦钻研,搞出点名堂。

  进军西藏以后,范明在学习藏文的同时,又接触了一些藏医方面的知识,还通读了文成公主出嫁时带到西藏的《皇宫内经》等著名中医经典。并利用工作之余,攀登到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山之巅,采集雪莲等名贵的中草药材。

  “文革”中,范明被抄了家,但毛泽东赠送给他的那车医书却保留下来,他始终与这些书相依相伴。在农场劳改时,他把剩余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对中医药的研究上。他熟读了毛泽东送的那些医学经典著作,还在自己身上摸索了指诊(用指头代针)疗法和穴位按摩法。他获得了上山采药、行医看病的特权后,不仅医治了大量千奇百怪的疾病,还把中药学方面的知识用于小麦、棉花的增产,以及对牲畜的疾病医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原某集团军副军长张英才,如今已80多岁高龄,依然清晰记得当年在中南海与毛主席共进晚餐的情景

张英才:

  毛主席为我要了碗鸡蛋面

  1939年,刚满13岁的张英才正在山西省万荣县民族革命学校念书。看着民族正义感和自尊心极强的张英才,地下党员校长李少白和教员董加木对他格外关照,经常开一些“小灶”,拿一些革命书籍给他看,为他补充一些精神的“钙片”。1941年初,张英才终于梦想成真,实现了亲手打鬼子的愿望——到八路军二一二旅特务连当了战士。

  1941年9月23日,盘踞在安泽、翼城、浮山等地的日本鬼子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发动了佛庙岭战斗。鬼子对这一带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们兵分四路,对二一二旅形成合围,妄图一口把二一二旅吞掉。佛庙岭周围是一片开阔地,只有佛庙岭像一尊大佛从平地突兀而起。这块地形同三国马谡失街亭时的地形一样,如果被四面包围,后果不堪设想。

  这注定是一场惨烈的战斗。英勇的八路军浴血奋战,伤亡很大,副旅长急红了眼。天上敌机肆无忌惮地向阵地上俯冲扫射,地面上敌人潮水般向岭上攻来。五百米、四百米、三百米……敌人越来越近。副旅长环视了一下左右,对着张英才大声喊道:赶快通知机枪连回撤!话音未落,一发炮弹打来,张英才将副旅长压在身下,副旅长得救了,张英才却挂了彩。但他顾不上包扎,赶紧往机枪连跑。

  刚到机枪连,队伍就被日军拦腰截成两段。机枪连连长当机立断,决定马上突围。张英才随着机枪连且战且退,身上又多处受伤,整个人就像在血水中泡过一样。“就是死也要往前倒,决不能当俘虏!”张英才作好了牺牲的准备:“老子才15岁,就死在小日本手里?不划算!不能做亏本的买卖,打死一个够本,打死两个赚一个……”张英才一边上子弹一边暗自拨着小算盘。

  正在这时,接应部队赶到,在夜色的掩护下,里应外合,左冲右突,杀出一条血路,部队顺利突围。随后二一二旅在友邻部队的协助下,对日军进行反击,像一把利刃直插敌军的两肋,打破了日军的“铁壁合围”。

  战斗结束,张英才被太岳纵队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同时还收获了一个外号:“拼命三郎”。

  1949年,已任某团参谋长的张英才作为全军英模代表将随团出国访问。在京期间,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他们,并合影留念。晚上张英才幸运地受邀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共进晚餐,而更幸运的是他被安排和日思夜想的毛主席坐在一起。

  毛主席爱抽烟,宴会开始前,他拿出烟,微笑着递给张英才,张英才赶紧起立报告说自己不会。毛泽东见他有些紧张,点燃烟后就有意说些轻松的话题。他问张英才是哪里人?哪年参加革命的?家里还有些什么人?等等,张英才开始有点紧张,回答问题也有点结巴,但后来看到毛主席那么和蔼可亲,心情就放松了。

  当毛主席知道他是山西人后,就对工作人员说:“山西人爱吃面食,给这位同志下碗鸡蛋面,多放点醋!”张英才一听,忙站起来说:“谢谢主席。”毛泽东拉他坐下,说:“该我谢谢你们,你们是人民的大功臣。”

  张英才一晚上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宴会怎么结束的他都记不起来了,但那碗鸡蛋面的滋味却永远留在了心里,至今想起还满口留香哩。

(杨大明 陈德杰 张仕文)

《人民网》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