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一身戎装的贺麓成来到钱学森麾下,成了新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和一名优秀的航天专家。 上个世纪50年代,中国的政治运动一个接着一个。这时,贺敏学又一次告诫贺麓成:“别管那些运动,好好读你的书。我希望你将来在专业上有所作为,做一个优秀的专家。” 舅舅的这些话,深刻地影响了贺麓成。 贺麓成确实是块读书的料。在交通大学,他的学业也极为优秀。但谁都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世———填学生表时,他只写父母“早已亡故”。他完全以一个普通学生的面目出现在学校里,直到现在,他的中学、大学同学也不一定知道他的身世。 1956年夏,他在交通大学毕业,考取了当时最难考的留学研究生。舅舅贺敏学听到这一喜讯,说贺家出“状元”了。其实,更准确一点说,是毛家出“状元”了。 1956年夏秋之际,贺麓成从上海前往北京,进入北京俄语学院留苏预备部学习俄语。一年之后,他因当时中苏关系变化未能出国读书,被组织上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即今天的航天工业部)研究“地对地”导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原苏联在远程火箭和导弹研制方面开展了激烈的竞赛,当时的中国只是旁观者。 1956年春,在周恩来主持的中央军委会议上,科学家钱学森详细提出了关于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毛泽东批准了这一规划设想。 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绝密的气氛中宣告成立,聂荣臻元帅担任院长。该院成为中国第一次导弹研究机构。这一研究院诞生之后,急需要调集一批政治上绝对可靠,业务能力拔尖的精兵强将。 1958年初,一身戎装的贺麓成来到钱学森麾下;1961年,贺麓成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导弹工程师。在那些日子里,贺麓成翻译的近百万字的导弹技术资料,拟制的图纸资料达数十本。尤为重要的是,贺麓成和另一位工程师王太楚经过反复钻研,提出自己创造的导弹的控制方案。经过专家们的仔细讨论,认为这一方案是正确可行的,遂采用这一方案。 1964年6月29日,中国第一枚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飞行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这一成功,确立了贺麓成在导弹研制工作中的权威地位,他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优秀的导弹专家。 毛泽东为中国自己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获得成功而欣喜。但是,他并不知道他的亲侄子贺麓成是这一成功的大功臣。 贺麓成、王太楚等人的这一重大贡献,直到1978年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外界才略有所知。 后来,贺麓成还荣获过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文革”狂飚卷全国。贺麓成依然遵照舅舅贺敏学的嘱咐不卷入政治运动。他仍然埋头在一大堆文献、图纸、数据之中。在这大动乱的时刻,他躲进小房间专心致志研究导弹理论,他的许多重要论文,就是在这样的岁月完成的。 尽管他远离狂潮,但仍被列入“五·一六分子”名单,受到“审查”。他默默地承受着政治磨难。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亮出“毛泽东亲侄子”这张足以消灾弥祸的王牌。尽管他的堂弟毛远新在这时飞黄腾达,可他并不羡慕,仍然埋头钻研导弹技术。贺麓成涉猎面甚广,他对中国的人造地球卫星、洲际导弹的研制也作出了贡献。 1980年,国防部五院终于开始评定高级职称。众望所归,贺麓成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系统第一个被评上高级职称的人,所以他的职称证书上印着“001号”。除了航天专家钱学森博士那一代之外,贺麓成成为新中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航天专家。 贺麓成刚到上海时,贺子珍的身体很不错。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她的心灵备受折磨。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毛泽东致了题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开幕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实况转播。贺子珍在收音机旁听见毛泽东的声音,她久久地呆住了,昏倒在沙发上。她已经多年没有听见这熟悉、亲切的声音了。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刺激,从此埋下病根。经大夫检查,她患了精神分裂症。此后她的身体时好时坏。 贺麓成来到北京后,每年休假总要去上海看望姨妈,李敏也是这样。他们总想给贺子珍以精神上的安慰。 毛泽东的去世,使她白发骤增。1977年,她突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她知道自己来日不多。在病中,她终于说出了毕生夙愿:希望去北京看看。因为她一生从来没有去过北京,北京是毛泽东长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她很想去看一看。 197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派出一架专机到上海接贺子珍进京,她住进了301医院。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贺麓成差不多每周去医院看望姨妈两次,李敏和丈夫孔令华也总是带着孩子去看望;井冈山上的战友,长征时的老战友,纷纷前往医院看望贺子珍,使她生活在温暖的亲情和友情之中。 贺子珍坐着轮椅来到思念已久的毛泽东纪念堂,以“战友贺子珍”的名义向毛泽东敬献花圈。在毛泽东遗体前,她久久地凝视着,热泪夺眶而出……贺麓成深知,姨妈来北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见一见毛泽东的遗容。 1984年3月,贺子珍病情恶化,除了中风偏瘫外,还并发肺炎、肝功能衰退、肠胃病、糖尿病等。4月19日下午5时,贺子珍病逝,终年75岁。贺麓成写下了《悼念姨妈贺子珍》一文,对贺子珍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年近60岁之际,贺麓成申请退休,担任了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开始一番新的奋斗。他出访许多国家,为引入外资作出了贡献。可贵的是,贺麓成牢记自己是井冈山的儿女,念念不忘帮助革命老区,他将公司盈利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老区建设。他为任弼时中学———当年永新中学设立奖学金;他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5万元帮助永新引种黑梨,脱贫致富;他曾为南昌的一家工厂引入外资,得到一笔奖金,他把这笔钱献给了永新县城外的一所无操场、无宿舍、无厕所的“三无”中学;他还关心中国的体育事业,参与了一系列公益活动…… 作为毛泽东的亲属,贺麓成最大的愿望是做一个普通人。他这一辈子确实也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他的妻子谭晓红是一位医生,他们有一子一女。他说,他的儿子将恢复本姓———毛。他将以此纪念父亲毛泽覃以及大伯毛泽东。 贺麓成成为导弹工程师时,是按营级干部分配一套居住面积为20多平方米的房子,一住就是20年。房子里没有煤气,他常常为煤炉熄火而苦恼。 后来,他在导弹事业作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他被提升为团级、师级,这全然凭他自己的努力,与“皇亲国戚”无关。他再三诚恳地说:“父辈是父辈,我是我,我不沾父辈的光。” |